我要檢舉
│
脊傷中心
│
回首頁
使用者:
( 訪客 )
本日人氣:
000000131
|
累積人氣:
002549523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脊髓損傷患者通報系統
訊息公告
討論館
活動辦理
健康天地
保健常識
醫療資訊
神經再生、修護
心理建設
性與生育
脊髓損傷衛教影片
生命啟示
輔具訊息
輔具新資訊
輔具的應用
輔具DIY、保養、維修
福利與權益
福利新知
縣市福利
相關法規
相關機構團體
休閒旅遊
國內遊記
國外遊記
國內旅遊資源
國外旅遊資源
住宿
心情小站
生活小撇步
運動天地
無障礙環境
脊髓張老師
部落格
★HOME
> 健康天地 > 保健常識
罹患功能性腸胃疾病 當志工三個月後回診不藥而癒
2017/09/18 發佈
【本報嘉義訊】五十五歲楊姓婦人因反覆肚子痛,多次就醫、檢查都正常,服藥會改善,但停藥又發作,十分困擾,經醫師診斷為功能性腸胃疾病,建議參加義工服務,放鬆心情,數月後腹痛不藥而癒。
一年前楊姓婦人帶著檢查資料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她表示之前曾多次就醫,電腦斷層、超音波、大腸鏡、胃鏡等檢查做過多次,每次檢查結果看起來都正常,但就是會肚子不舒服,吃了藥就會好一點,不吃藥就又不舒服,診斷結果多是說腸躁症或是腸胃不好,讓婦人十分困擾。
腸胃內科李翔豐醫師看過檢查報告後,診斷為功能性腸胃疾病,也就是腸胃沒有問題,但卻會不舒服。李翔豐醫師向她建議,既然這麼久以來吃藥的效果一直好好壞壞,不如就不要吃藥,因為他之前有病人曾靠「做志工」改善症狀,因此建議婦人每週二天做志工,嘗試看看效果如何。婦人接受建議,回家後開始做志工,三個月後回診時向醫師表示,醫師的藥方真的有效,最近一、兩個月已經不再覺得肚子痛了。
李翔豐表示,功能性腸胃疾病是一種文明病,因壓力、大腦過度疲勞引起腦腸軸失調,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大腸激躁症」,這類患者約佔腸胃科門診病人的五分之一,常找不到病因,做過各種檢查,結果都正常,腸胃科醫師通常不喜歡遇到這種病人,因為查不出病因,可是病人就是會不舒服,總是說肚子糟糟的、悶悶的、脹脹的或燒燒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一再反覆就醫。
李翔豐表示,已有研究證實,運動能改善功能性腸胃疾病的症狀,而心情放輕鬆、不焦慮,也有助於改善症狀,因此他綜合兩者,發現做志工是很好的選擇。李翔豐表示,婦人的功能性腸胃炎與憂鬱、焦慮等情緒有關,當志工助人既能促進血清張力素分泌,改善憂鬱情緒,又能運動,且可轉移注意力,一舉數得,可說是治療功能性腸胃疾病的良方。
李翔豐建議,若有功能性腸胃疾病,可以多吃有助血清張力素分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深綠色蔬菜、香蕉、南瓜、櫻桃、堅果、燕麥、大蒜、葡萄柚等改善情緒,適量運動也有幫助。李翔豐說,已有研究證實,運動能改善功能性腸胃疾病症狀,而心情放輕鬆、不焦慮,也有助於改善症狀。
♥ 我要收藏
│
◆發表留言
│
◆我要檢舉
│
▲TOP
│
◇回列表頁
檔案下載:
相關連結:
目前沒有資料!!
( 請先登入會員 )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脊髓損傷者社群網站 桃園縣楊梅鎮高榮里快速路五段701號 TEL:(03)490-9001 FAX:(03)490-8860
E-mail
© 2010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本虛擬主機由「
匯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