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檢舉脊傷中心回首頁  
 
  使用者:( 訪客 )   本日人氣:000000408 | 累積人氣:002429386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more
 
★HOME > 健康天地 > 醫療資訊
心悸胸悶莫誤認鬼壓床 醫師:小心是心房顫動警訊
   2017/09/08 發佈  
 
人間福報【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時值農曆七月,長輩如感到心悸胸悶,切莫誤認「鬼壓床」,只知去廟裡拜拜收驚,卻忽略就醫。醫師提醒,心悸、暈眩或胸部悶痛,極可能為「心房顫動」警訊,一旦出現血栓流入腦部,恐引發「腦中風」。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詹益欣表示,心房顫動是因心臟亂跳,速度快且亂,導致患者出現心悸、暈眩或胸痛,但也有病人無典型症狀,對心房顫動無感。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家,為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門診常遇許多長輩不知自己有心房顫動,甚至有人誤認自己被鬼壓床。

詹益欣指出,當心房亂跳,血液流速可能在心房減緩或滯留,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腦部造成阻塞,就會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根據衛福部今年公布十大死因排行,腦中風居第四位,幾乎每六人就有一人為心房顫動引起,每五小時就有一人因心房顫動而中風。

詹益欣說,心房顫動的發生率從六十五歲後直線上升,如六十五歲以上為百分之五,八十歲以上為百分之十,由此推估,全台約有二十三萬到四十六萬名患者。台灣步入高齡社會,患者恐有增無減,尤須注意的是,心房顫動中風患者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住院時間更長,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

詹益欣說,心房顫動病人以往使用傳統抗凝血藥物防腦中風,但傳統藥物易與含維他命K的食物及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出血副作用也高,加上亞洲人飲食多元,相較於西方人療效要差;新型口服藥物問世,可改善傳統藥物的治療限制。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團隊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證實使用新型口服藥物的患者,與使用傳統藥物的患者相比,其缺血性中風發生率、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及顱內出血發生率均顯著減少。且台灣病人使用新藥後,也能減少急性腎臟損傷風險、延緩腎功能衰退。

預防血栓及中風
❶維持健康生活:減少鹽分攝取,多吃蔬果及全穀類,適當運動,維持體重與戒菸酒。
❷篩檢心律不整:定期檢查脈搏,若每分鐘逾100次,且不規則跳動,可能是心房顫動。
❸服用抗凝血劑:確診心房顫動者,若屬中風風險高族群,應定期服用抗凝血藥。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團隊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 我要收藏◆發表留言◆我要檢舉▲TOP◇回列表頁  
檔案下載:
相關連結:
 
目前沒有資料!!
 
( 請先登入會員 )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脊髓損傷者社群網站 桃園縣楊梅鎮高榮里快速路五段701號 TEL:(03)490-9001 FAX:(03)490-8860 E-mail 
© 2010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本虛擬主機由「匯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贊助提供